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𓀔:080213T
一、培养目标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智能制造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能够独立从事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的应用开发、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一下培养目标:
表1 培养目标分解
序号 | 具体内容 |
目标1 | 具有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智能制造系统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应用于工程实际。 |
目标2 | 掌握智能制造领域相关工具🤷🏽,对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进行应用开发、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
目标3 | 能够跟踪智能制造工程的前沿技术,具有国际视野,具备沟通交流🤽🔖、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 |
目标4 | 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工程素养、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考虑工程实践活动对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目标5 | 通过继续教育和自主学习,获得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要求论述如下:
1🃏🙅🏻♀️、工程知识: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将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知识用于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
1.2:针对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5️⃣,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中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1.3:将数学模型和相关知识用于推演和分析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中复杂工程问题🧑🏿🌾。
1.4:将相关专业知识用于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中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2、问题分析👚: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中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2.1👎🏼: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关键环节的识别和判断。
2.2: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中复杂工程问题。
2.3🧑🏻🌾:认识到解决方案的多样性,综合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智能产品,智能制造系统的构建、实施实现能力及创新意识,并能够在解决方案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掌握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够应用智能制造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智能产品、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和制造,并在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
3.3🙎:在进行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针对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进行研究,能够设计与实施实验❌,通过分析数据和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结论。
4.1:能够运用科学原理和文献研究🫸🏻,调研和分析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系统的解决方案👩🏻🦲,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2:能够搭建实验系统🙍♀️,并正确采集👰🏻♀️、分析、解释和评价实验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能够跟踪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掌握智能产品设计和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中常用的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原理与方法📔。
5.2:针对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工程问题👩👧,能选择并使用相关的现代工具、设备与技术。
5.3🤾🏿♂️🧙:能够应用工具软件,对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制造领域的设备性能与设计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针对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分析和评价工程活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正确认识工程实践过程和客观世界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及发展趋势🧑🏼🎄🕎。
6.2🙇🏻♂️:能够合理分析和评价智能制造专业实践活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相关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理解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2🛕🛬:能针对智能产品开发与智能制造系统工程领域,评价相关工程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明确个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8.2:能够在智能制造工程实践活动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及相应责任。
9.1:了解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产品开发复杂工程问题的多学科技术特点👵🏼,理解个人在团队中所处的角色、所应发挥的作用、所应担当的责任。
9.2📆: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0、沟通💐:具有在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等工程活动中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跨文化进行沟通交流🐣🐀。
10.1:能够通过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等形式清晰地表达复杂智能制造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了解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1😶、项目管理:理解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多学科环境的工程实践👨🎤。
11.1🛀🏼:能够掌握智能制造工程中的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并掌握其解决方法。
11.2: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合理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12.2💨:具有对技术问题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为了保证本专业学生满足培养目标中提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项要求🥯,本专业设置了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学生培养为中心🗜,以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为导向🦅,并始终贯彻执行OBE理念🗾✍️。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见表2,通过毕业要求的达成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表2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矩阵表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本专业培养目标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目标5 |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 | √ | | | | |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 | | √ | | | |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 √3.1,3.2 | | √3.3 | |
毕业要求4:研究 | | √ | | | |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 | | √ | | | |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 | | | | √ | |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 | | √ | |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 | | | | √ | |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 | | | | √ | |
毕业要求10:沟通 | | | √ | | |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 | √11.1 | | √11.2 | | |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 | | | | | √ |
四、学制◻️、学分与学位
学制:四年制
学分👩🏿💼:165
学位🧷:工学学士
五、各课程类别及学分结构表
序号 | 课程类别 | 学分合计 | 比例 | 比例标准 |
1 | 数学与自然科学 | 25.5 | 15.5% | 15% |
2 | 工程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 | 工程基础 | 15 | 31.8% | 30% |
专业基础 | 27.5 |
专业课 | 10 |
小计 | 52.5 |
3 | 专业选修课 | 8 | 4.8% | |
4 | 实践环节 | 37 | 22.4% | 20% |
5 | 人文社会类通识教育 | 42 | 25.5% | |
| 总计 | 165 | 100% | |
六♊️、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应用👩🏿🦳、智能传感器与控制、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大数据🌜、智能生产线设计及仿真技术🏙、智能生产计划管理(MES/ERP)🙋🏼、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生产系统网络与通信项目设计🤹♂️、智能产线运维实践。
七、知识、能力和素养结构目标实现矩阵
序号 | 毕业要求 | 实现的课程及实践环节 |
1 | 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计算方法、工程化学🚦、工程流体力学、计算方法、生产系统网络与通信、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工程制图、液压与气压传动、机器人学、智能传感器与控制、机械设计基础等。 |
2 | 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 大学物理、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原理、材料力学、工程制图与CAD、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大数据、理论力学👨🏻⚕️🌩、计算方法等。 |
3 | 能够设计针对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智能设备设计与开发🦌、工艺设计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并能够在解决方案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工程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机器视觉技术、生产系统网络与通信项目设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
4 |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针对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设计与实施实验,通过分析数据和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结论。 | 材料力学、大学物理实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智能产线运维实践等。 |
5 | 能够针对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信息与智能技术基础、工业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基础(Python)、智能传感器与控制、生产系统网络与通信🕶、机器人学、智能生产计划管理(MES/ERP)、智能生产线设计及仿真技术、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大数据、工业物联网与微服务应用开发实践等。 |
6 | 能够针对智能制造工程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分析和评价工程活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金工实训、机器视觉技术◀️👩🏻💼、生产实习等🚻。 |
7 | 能够理解和评价智能制造工程中,相关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工程化学、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信息与智能技术基础🖖、工程力学、热工基础🧑🏻🍼、形势与政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
8 |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能力拓展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机械工程导论等 |
9 |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及相应责任。 | 智能传感器与控制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自动化产线课程设计、力学综合实验、网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金工实训等。 |
10 | 具有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机械工程活动中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跨文化进行沟通交流。 | 大学英语、程序设计基础(Python)、信息与智能技术基础、三维建模综合实训、 计算机文献检索与专业英语2️⃣🌤、机械工程导论等🕍。 |
11 | 理解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多学科环境的工程实践。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工程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综合实践🔶😓、生产实习🫷🏻、智能产品项目/工业物联网/智能生产线课程设计等。 |
12 |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电传动控制、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计算机检索及专业英语👨🏿🔧、毕业设计(论文)等。 |
13 | 相关执(职)业资格证书 (以下证书至少获得一项) (1)CAD证书(NX,Solidworks🧏🏿📟,Tecnomatix🏂,NXMCD) (2)电工证 (3)数控机床操作证书 (4)机器人操作证 | (1)三维建模综合实训NX、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践、参数化设计与建模⏱✌🏿、机械设计、三维造型设计NX,工艺仿真Process simulate。 (2)电工电子技术、电子电工实训A (3)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数学化产线)、智能产线运维实践。 (4)工业物联网与微服务应用开发实践👊。 |